“单独”生二胎政策启动实施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昨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开发布。《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决定》还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专家
蔡 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陆杰华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
■背景
计划生育政策大事记
●1955年3月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1957年2月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1962年底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
●1971年 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提出:除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外,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1973年 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上,提出了“晚、稀、少”的口号。
●1978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计划生育提到国策的高度。
●1979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0年 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0年9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第十二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982年12月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本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符合特殊情况者,可再生育一个子女,比如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情况。
部门解读
国家卫计委:新政将延缓老龄化
“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如石破天惊,延续了30多年的“国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对这一影响无数家庭的改革措施,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晚第一时间给出权威解释。卫计委指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同时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会锐减,而新政策将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显著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
卫计委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符合国情实际的。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卫计委表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明显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正逐步淡化。根据《决定》的要求,要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国家意志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改善家庭人口结构,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
同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目前为1.5-1.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201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4.3%,2013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而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亿和4亿。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调查显示
超五成受访者想生二胎
昨天晚上,某大型门户网站对“你会选择生二胎吗?”进行网上投票,共包括七个选项。截至记者发稿时,选项“我30-40岁选择生二胎”投票比例最大,占到34.4%。其次为“我20-30岁选择生二胎”选项,所占比例为近两成。短短两个小时,已经有上万人参与投票,其中选择生二胎的比例,已经接近六成。
晨报记者 吴婷婷
专家看法
生育率水平不会大幅上升
汹涌而来的“虎宝宝”、“龙宝宝”,如今正为“上学难”、“入托难”发愁,而“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生育率是否会出现大幅反弹?
针对这一疑问,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昨天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生育数量“小高峰”会在后年集中出现,但是生育率水平不会大幅度上升。生育率与生育规模是不一样的概念。生育率将稳定在目前较低水平。毕竟能够享受到这个政策的人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普及。另外,现在百姓的生育观点也在转变。
陆杰华认为,完善生育政策要渐进性的、分阶段的,此次单独放开是一个利好的信号,意义在于改变过去“少生就是一切”的观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年龄结构的缓解,延长人口红利,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生性别比差异的加大。专家认为,至少未来十年至十五年,中国还不会完全放弃计划生育政策。至于从单独放开到全面放开需要多久历程,则要看第一阶段实施效果。另外,未来计生委职能不会被弱化,责任和职能反而加强,对其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政策完善后,卫计委的工作会更多,包括如何识别单独家庭、政策的配套措施、对失独家庭的关爱等。
陆杰华判断,生育政策调整主要是在省市一级,从配套文件下发到细则出台,再加上人大调整计划生育条例,这不是一到三个月就能完成的,全国也不可能同步进行,“最快也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
政策调整不会导致失控
蔡昉认为,只要引导得当,这个范围内的政策调整不会导致失控局面。具体来说,在实施生育政策的前期,以往行之有效的计生管控措施,可以应用于二胎以上情形;在调整完成并稳定之后,政策着眼于提倡节制生育,完善相关服务体系;随后逐渐过渡到生育自主的政策取向上;在总人口达到峰值之后,政策目标则应转向鼓励生育。其次,通过政策调整把生育率提高到更加接近于更替水平(如1.77至1.94),是一种最为乐观的设想。根据许多其他亚洲经济体的经验,很可能政策放开也不能逆转生育率下降趋势。那样的话,鼓励生育的政策取向应该来得更早。
晨报记者 徐晶晶
数字
40年计划生育少生4亿人
据新华社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2013年11月11日表示,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毛群安说。
“我国计划生育的成功实践,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毛群安说,我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作出了表率,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2013年2月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共有13.54亿人,比2011年年末净增669万人。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